近五成单身男女择偶看“产地”
“中国式相亲”中本地人优先的现象已普遍存在。调研发现,有近五成的单身男女在择偶时会考虑地域因素。其中,77.42%的女性在择偶时会看“产地”,远高于男性。
报告显示,77.78%的沈阳单身男女表示择偶考虑地域因素,遥遥领先于上海(56.25%)、广州(50%)、重庆(43.24%)、深圳(42.42%),而一直以“看重本地人”著称的北京并未名列前五。同时调研还发现,相较于90后、70后,80后在婚恋过程中更看重地域因素。
情感专家张莎莎指出,现今男女择偶看地域大多出于三方面的考虑,首先,饮食、生活习惯等更相合,减少相处摩擦。其次,工作繁忙的他们,仅在有限的节假日才能回老家,为避免双方家庭距离的奔波。最后,年轻人也会考虑到若不能在大城市定居,要考虑双方未来发展的分歧。
超四成女性坦言择偶标准过高
调查中发现,男女的择偶标准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。八成的女性表示自己会按照严格的择偶标准来找对象,而超五成的男性表示自己在择偶时更看重感觉。
在自我认知的调查中发现,有超四成女性表示曾被认为择偶标准过高。并且有过半数的女性认为曾经的伴侣配不上自己(其中63%的女性觉得伴侣的家世、学历配不上自己,37%的女性认为伴侣的颜值配不上自己)。在“高要求”的行列中,上海单身女性高居榜首,其次为北京和杭州。而在男性中,仅两成表示被认为是择偶标准过高。
张莎莎表示,女性天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高于男性,且一线城市女性普遍对自我的要求也高,希望伴侣是更优质的男性,期待值增加导致择偶标准过高。
近八成男性不接受高额彩礼
各地的婚嫁习俗也是跨地域婚恋的青年男女必须要面对的问题。据调查显示,在各种婚嫁习俗中,单身女性最不能接受的前三名依次是哭嫁、闹婚和无彩礼,而单身男性最不能接受的前三名依次是高额彩礼、哭嫁和闹婚。其中有高达近八成的男性不能接受高额彩礼习俗,且北京、上海地区男性最突出。高额彩礼的城市中,北京、上海、杭州居前三,彩礼金额高达11万元到20万元之间。
北京的何先生表示:“现在越来越多的天价彩礼出现,远超出经济承受能力。跟彩礼相比,我觉得我对另一半的心意更重要。” 据大浙网
传统婚恋观仍占主流
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?婚姻制度终将消亡?近年来,这些话题在社交网络上引起广泛的讨论,折射出国人参差多态的婚恋观。有网站发起的“2022中国人婚恋观大调查”,用数据告诉你,关于中国式婚恋,那些未被讨论的事实。
男女比例失衡
“剩男危机”凸显
在国人的观念中,女性年纪越大越难找对象,因此女性会面临更严峻的催婚压力。事实真的如此吗?
调查数据显示,有过被催婚经历的男性比女性多出7个百分点。说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遭遇催婚的情况。
到2022年,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,这意味着平均5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,“剩男危机”凸显。
中国男人形象太差?
女性并不只看脸
前段时间,一则《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》的网贴引发热议。文章称“中国男人普遍邋遢、形象气质差,配不上已经和国际接轨的中国女人”。
网站对男女择偶标准做了调查,数据显示,中国女性更看重的是对方的内在和经济实力,并不关心男性的外表。在中国女性心目中,最理想的对象是“性格脾气好、真心待人、事业有成”的男性,而“高颜值”只排在第7位。
相比之下,男性就比较看重女性的外表。在男性的择偶标准中,除了性格脾气、真心待人、生活习惯等因素外,外表也占据了很高的比重,排在第5位。
不过综合来看,新时代的男性和女性都明白,两人在相处过程中,性格脾气、三观、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因素。
相处之道:
学历越高越独立
男女相处之道是婚姻恋爱中的重要话题。超过半数人认为,双方应该有共同的目标,并一起为之努力。学历越高的人越倾向于有独立的事业,硕士及以上的人群中,选择“双方各自发展”的比例高达37.71%,是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该项比例的两倍。
数据显示,选择“恋爱结婚生子每一步都要走”的人占据了57.6%,而单身族、不婚族所占的比例很小。由此看来,传统的婚恋观念依然占据主流。
超三成人选择“走一步看一步”,属于摇摆不定派。在婚恋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未来,这样的比例不容小觑。
纵向分析不同年代的人对婚恋的选择,可以窥探出婚恋观念的时代变迁。在60后人群中,有61.57%的人认同“必须恋爱结婚生子”的传统观念,而00后中的这一比例仅有40.6%。